许多人会发现,与在大中城市里居住的人们相比,那些生活在小县城的群众要想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可说是异常困难,而观看3D大片更是成为天方夜谭。
场地旧、片源老、环境差,甚至电影院早已荒废弃用,这就是我国大部分县级城市电影市场所面临的窘境。
当前,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看电影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当前县级电影院建设整体状况较差的现实,无疑使群众的观影意愿成为奢望。总体上说,我国大部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缓慢滞后形成了强烈反差。
其实,县级电影市场的荒芜不是一直如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大部分县城的电影事业也曾经历过繁荣时期,当时电影市场的红火不仅极大丰富了县城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也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只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电视节目的普及和人民群众娱乐项目种类的增加,电影业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现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更是导致盗版电影光碟猖獗,从而严重挤压了电影院的生存空间,由此县城电影院的没落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低的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振兴文化产业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开发县级电影市场,加快推进中小城市电影院建设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当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县级电影市场的建设绝不是仅仅投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庞大且需耗费时日的工程,盲目投资建设风险很大,必须首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评估。片源、成本、市场运作、影院营销以及当地人消费习惯的转变,均是目前县城影院发展的关键问题。概况来说,一是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不低,目前县级电影院为了保证片源必须加入院线,而加入院线后电影票房需要同院线分成,这必然会增加成本,此外他们还需上缴专项基金、营业税等。
二是县级城市人口基数本身就不是很大,这就极可能导致客源不足,所以影院建好后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到电影院看电影仍是个未知数。
三是电影票价永远不会低于县城居民的期望值,虽然有电商介入的补贴,但少则一二十元,多则上百元的票价,也使消费能力并不高的县城居民很难在短期内快速形成群体的观影氛围。此外,影院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等,也都制约着县级影院的建设运营。
关于县级电影院的建设,近几年一些省市进行了试点和推广,其中一些电影院线公司也积极的参与了进来。比如河北省就在全国最先实现县级数字影院全覆盖,该省主要是借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经验,走“政府补贴、市场运营”之路,即各试点县一方面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另一方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影院建设。
而浙江省广电局则通过专项补助、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和方便办事条件等有力举措,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县级影院建设,真正让广大群众都能“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电影。此外,辽宁、江苏、广东等地县级影院的建设形势也非常好,发展经验值得其他省份借鉴。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大的院线和影院投资商也对县级电影市场越来越重视,大影易影院加盟、中影院线、大地电影院线等均面向县城进行电影市场开发,业绩不俗。其中九州中原主要采取向下属影院差异供片的途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营业收入;而北京红鲤鱼数字电影院线则是通过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票价、为影院提供管家级保姆式服务等方式开拓县级电影市场。
如此看来,县城居民离电影院的距离确实是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