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加盟:电影只有14天寿命?别逗了!
时间:2016-11-04 16:17:51 来源:
一部院线电影上映多少天合适?10、14、65、122……凑巧的是这些数字都集中出现在了2016年。缘深缘浅,拥挤的电影院内,一处处宫斗戏也在明争暗斗的上演着,绚烂的银幕烟火中,中国电影究竟又收获了什么?数字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有很多。
就拿最近的文艺片《黑处有什么》和延期一个月的《湄公河行动》来说,前者从10月14日上映以来口碑持续发酵,但上映周期却从通常的30天缩短到了14天;后者早在9月30日便随国庆档上映,但商业片的底子加上不错的口碑风评,令其在上映期内持续成长,最后如愿于10月31日前获得11.4亿票房,恰巧又是扬我国威的商业正剧,于是业界上下顿时欢欣鼓舞,一高兴就又给了一个月的密钥延期,公映时间到12月4日。
对此有人非常不理解,认为电影院太功利,“那么好的文艺片,看了可以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令人思考,你们这些放电影的文化工作者更应该支持嘛!难道又要我跪下来求你吗?”
但事实是,就算在不考虑同档期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影院经理给了你文艺片与《湄公河行动》一样的排片,再加上密钥延期,你的票房也到不了3亿。而影院又一个商业主体,本身并不是做慈善的,正因为有利可图,众多资本才会涌入,电影产业在这两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你们文艺片、商业片才有几万块可以放映的银幕。因此,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看,片方和密钥发放部门也许能决定一部影片上映的时间,但院线和影院却主宰不了影片的排映场次,观众们自然会用脚投票,影院经理只能顺势而为,实事求是的排片,否则要么影院倒闭,要么被老板炒掉。
电影院的优势只在于利用“影片新鲜度”和“还原震撼电影效果的放映技术”做“人气平台”的生意。因此,一部文艺片拍得再好,观众也不必非到电影院来看;一部商业电影效果再震撼,新鲜过后,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影院炒冷饭。一张电影票,本身就是一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
而对于制片商来说,则更不该把目光只盯在那几张排片表上面。就拿《黑处有什么》来说,下档后,该片在网上的898万次付费播放量反倒超过了其在院线取得的730.5万票房。同样的,如果《湄公河行动》能把第二个月的放映重点移植到互联网或者未来的影吧里,所取得的实际收入也肯定比赖在影院不走要强很多。
说到这里,有些人也许已经明白了,所谓院线上映时间的这一点差别,其实背后有两方面的深层含义:
1、刨掉桌子底下交易的那点事,影院排片第一考量的只有市场,档期长未必票房更好,档期短也不用意犹未尽;
2、随着二级放映市场的逐步成熟,电影除院线渠道外,在付费视频网站与影吧放映方面也都该有一定利益考量,商业大片在院线的滞留时间真的不必超过一个月。
至于文中开头所说的10天与122天的数字,则分别指文艺片《路边野餐》和票房第一神作《美人鱼》,这两个数字背后,意义与14、65其实略有不同。不同在于,前者是一次聪明的双周饥饿营销,两个周末加上中间4天的话题口碑发酵,对于一部文艺片来说并不嫌短;而后者更多是为了刷记录而已。
商业片的高票房主要依靠 IP 的粉丝效应带动,所以大量的票房潜力会在首周末释放。而文艺片的高票房则是由口碑的带动的,第一周还只是口碑的发酵期,到了第二、第三个周末,口碑所吸引到的影迷就会涌入电影院。
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全是 IP。如果说去年还有《捉妖记》、《夏洛特烦恼》、《煎饼侠》这些原创的剧本上映的话,今年更多的就是《魔兽》、《盗墓笔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样的电影。在首周末粉丝效应充分发挥,后续又没有足够的口碑发酵的话,在电影院能存活两周,差不多也就是一个正常的生命周期。
发行环节,也需要为电影越来越短的生命周期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本该是定位在家庭受众的电影忽略了精准营销的重要性。即便他们的影片质量还行,但却因此错过了他们的受众。而试图抢占所有电影院的举动,又挤压了同期上映的面向全体观众影片的空间。随着后续影片的到来,他们自然也就被挤出了电影院。
对于电影的排片周期,需要控制好一个度,这个“度”的基础,应该是电影质量的高低,而非电影的阵容。观众的对电影的追求是需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利益,只把“庸俗、低俗”的影片一直灌输给观众,中国电影市场只会在一个瓶颈中无法突破。影院作为电影行业的终端输出,应该担起一份责任,正确地给观众带来好的影视作品。
大影易官方贴吧:http://tieba.baidu.com/f?kw=%B4%F3%D3%B0%D2%D7&fr=index
大影易官方微博:大影易-NCR
大影易官方微信号:dyy8088
扫码添加大影易官方微信
留言索取影院加盟资料
您可以根据以下意向问题填写留言内容
1、我想了解电影院加盟和建设费用是多少?
2、我想了解电影院影片片源如何提供?
3、我想了解电影院场地和设计的问题?
4、我想了解电影院如何运营?